兰大首页 English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动态

材料与能源学院成功举办“2025发光材料学术前沿讲座”

发布日期:2025-08-05 08:53:58【字体:[大][小]

为促进优秀学术成果交流合作,夯实学生专业素养,材料与能源学院联合兰州大学光转换材料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高色域激光显示用新型稀土发光材料”项目及各研究课题,于2025年7月27日在兰州大学科学馆114会议室举办了系列“发光材料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汇聚了国内发光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稀土发光材料、荧光陶瓷、近红外探测技术等前沿方向展开深度交流,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1754355370114021.png

聚焦前沿:专家学者共探发光材料新进展

专家报告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难点:上午薛冬峰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结晶材料的多尺度与多自由度研究》开篇,系统阐释了材料多尺度合成的动力学强化技术;朱浩淼研究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与连洪洲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别就稀土掺杂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分享了最新成果。王静教授(中山大学)深入探讨了稀土荧光粉、钙钛矿纳米晶在半导体照明与显示领域的进展。下午周真真副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针对固态照明用荧光陶瓷的光谱调控难题,展示了复相陶瓷提升热稳定性的方案,提出的“MgAl2O4-GdYAG:Ce复相陶瓷”研究技术使热稳定性显著提升;康健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则通过精密光学结构设计,解决了激光照明中荧光陶瓷的热失效问题,对理解高功率激光激发下材料的发光效率与稳定性等难题提供了思路。李淑星副教授(厦门大学)解析了稀土发光陶瓷在激光照明中的失效机制与优化路径,对超高亮度激光光源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刘永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介绍了激光照明用稀土石榴石荧光陶瓷的组成设计;黄得财副研究员(江西理工大学)则聚焦Cr3+掺杂锗酸盐材料,展示了近红外荧光陶瓷在食品监测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潜力。

1754355397263632.png

产学研融合:推动材料技术创新与转化

本次讲座吸引了包括材料与能源学院功能与环境材料研究所等校内五十余名师生参与,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与会者就荧光陶瓷产业化路径、窄谱发光材料设计原理、近红外探测技术瓶颈等议题与专家展开深入讨论,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材料与能源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发光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协同发展。